云浮闽湖白鹭飞,“两山”转化百姓富
来源:三明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02-08 17:15

  ——聚力打造闽湖美丽河湖

     

   

  基本情况:闽湖横跨三明、泉州两市,流域面积涉及尤溪、大田、德化三县,是街面水电站形成的人工湖。蓄水量18.24亿立方米,湖水面积达36.7平方公里,是全省唯一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大型龙头水库。长期以来农业养殖是当地农户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湖库周边生活污水无截污纳管,畜禽养殖污水直排入湖,曾经的闽湖成为了一个垃圾湖和大型水产养殖场,1/2水域进行网箱养殖,网箱高密度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下降,常年处于IV类水质,有时甚至达到劣V类。

  主要做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系统思想,按照“系统性治理、近自然恢复、常态化管护”治理思路。一是坚持源头突破,跨区联动、同步推进。针对闽湖存在的大规模无序养殖,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实地调研,坚持从源头出发,采取“跨区联动、同步推进”的措施,对闽湖开展综合整治,于2018年全面完成闽湖养殖网箱清理任务。共完成养殖户网箱清理4033个、19.67万平方米;清理渔船267条,投饵机2416台,管理房281座。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截污控源、务求实效。针对乡村环境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畜禽养殖粪污随意排放的问题,采取流域周边整治修复、垃圾集中清运、水体修复等系统治理方式。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铺设污水管道3891米,新建污水处理站5座。三是坚持修保并举,全面修复、全力保护。对于沿湖两岸、村落、河道周边以修复为主;对闽湖周边原生态环境采取保护为主,保护原有物种、生态链,同时划定保护区,构建闽湖生命共同体。共划定河岸生态保护蓝线14.09km,改善河水保证河道生态流速达0.31m³/s,改良河床生态清淤7500m³,恢复河滩补植水生植物403㎡,修复河岸建设生态缓冲带4402㎡。四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融合、两山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融合山水资源,拓宽“生态+”发展路径,打通“两山”转化通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发展“生态+水利风景区”旅游经济,充分发挥闽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优势,以湖山生态引领旅游产业发展,打造闽湖度假村到闽心园旅游线,布局闽心园夜旅游,在福建省地标中心打造旅游娱乐项目。发展“生态+休闲渔业”经济。流域生态修复后,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通过自然发展和人工放流,形成淡水渔业产业,目前,已成功创建闽湖有机鱼品牌,所产生的渔获平均价格从每斤3-4元提高到7-8元,农户收入大幅增加。五是坚持创新机制,长效管理、常态治理。2009年,我市大田县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以“河长巡河、易信晒河、联动管河”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易信晒河”做法被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2014年,我市在总结大田县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河长制,初步形成了“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2017年,进一步对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总结提升,逐步形成了一套有地域特点、显著治理成效的治河模式。2020年5月,三明市成为全国10个“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设区市”之一。2021年启动全国首个国家级河长制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牵头制定的《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正式频布实施,成为全省首部地方标准。

  治理成效:经过综合治理和修复,2019年以来闽湖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好转,湖体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湖区野生动植物特别是鸟类物种和数量明显增加,流域水生态环境实现重大转折,变成一个山青、水秀、林绿、田整、湖净、人美的绿色闽心。2020年12月,闽湖被评为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

  

  湖岸整治前                             湖岸整治后

   

  湖面治理前                         湖面治理后

 

  经验启示:污在水中、源在岸上,治水也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要素,不能就水论水。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山水林田湖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为遵循,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化全流域、全过程、全链条治水,不断探索河湖管护的有效方式。河(湖)长制是基于河湖现实情景下的一种有效的创新尝试,是对河流湖泊治理模式、治理理念、管护方式等体制机制的创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