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领跑绿色发展(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12-13 14:38
 

生态领跑绿色发展

——我市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综述

冬日暖阳,美景无处不在。在江滨步道、湿地湖畔、森林公园……市民游客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今的三明,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环保领域改革不停歇,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家底越来越敦实,高质量发展迈稳步,八闽大地发展进程中,“三明绿”尤显亮眼。

打好保卫战 享天朗气清

环境事关民生,好生态是幸福之基。

我市是省重要工业基地,曾经,工业产值带来发展自豪感的同时,雾霾、粉尘等污染问题也影响了生活幸福感。

多年来,三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朝着“绿色钢铁”目标阔步前行。“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6亿元,用于环保治理、现场管理提升改造和生活区环境提升改造。如今,降尘量、空气质量优良率等关键环保指标均位于钢铁行业前列。

钢城蜕变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治污减排,大力实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推动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久久为功绘就出蓝天常驻、人景和谐的新画卷。

我市开展重点区域污染专项攻坚,加大扬尘监管力度,严格执行《三明市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持续开展纪委监委“点题整治”,全力守护“天空蓝”。1月至11月,三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100%。

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打好水源地保护攻坚战,不断深化水污染治理。我市在沙溪、金溪、尤溪三大干流全面推行河长制,健全河湖长组织体系,成立幸福河湖促进会、“河长协会”,设立护河队伍,市县人大常态化开展水生态治理工作监督,市政协探索“委员河长”做法,同时强化综合执法,全力守护“河水碧”。

在三元、明溪、清流建立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先行调查制度,集中治理废弃危险化学品等危险废物重大风险隐患,并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若干措施》,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显成效,全力守护“土地净”。

过去5年,全市推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832个,总投资82.3亿元,争取中央资金6.88亿元、省级资金14.92亿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有序推动103个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

坚持精准、科学、长效治污,三明交出了一份份喜人的“绿色成绩单”。

改革出重拳 筑发展之基

传统老工业基地始终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如何平衡的矛盾。化解矛盾,三明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发挥金融和市场杠杆作用,先行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改革,走出独具特色的环境保护改革之路。

2014年,我市探索建立企业“红黑榜”与信用评价并重管理的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制定并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细则》,根据企业环保状况,将环境信用分为从“优秀”到“不合格”4个等级。目前,全市参评企业已从国、省控污染源逐步扩大至所有重点行业,数量从2014年的178家增加到如今的713家。

去年9月,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布溪村的三明金牛水泥有限公司被评为环保诚信企业,享受到省科技小巨人95万元奖励,新招聘人才安家补助、人才公寓房,医保、社保每年返还80万元等优惠政策,一项项因环保而得到的“红利”,坚定了公司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决心。

“排污权交易”也是环保改革的生动举措。2015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三明市储备排污权管理和出让暂行办法》,保障重点建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指标来源。2016年起,全市工业企业新(改、扩)建项目的排污指标需通过有偿交易取得,并积极引导企业通过出让可交易排污权指标获益。目前,全市排污权出让累计成交总额5.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全市排污权受让成交总额达7718万元;累计豁免530家小微企业排污权,为企业节约资金1927万元。

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强化了风险管理。福建三农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今年第8年参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污染环境致使我们受到损害,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金。”安环部部长陈冲说,这份保险,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有了环保给的底气。

改革出题,创新答卷,三明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不停步,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绿里掘金山 谱富民新篇

在三明,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着三明发展建设的全过程,良好的生态效益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眼下,将乐县龙栖山进入红叶观赏期,水杉大道成了不少游客的打卡点。

“生态好了,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多年前,马春荣从上海带着妻儿返乡,投入20多万元,将自家房屋装修改造一番,家庭式经营“铁城菜馆”,生意火红。

位于明溪县夏阳乡也唱起了“生态曲”,围绕“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培育生态观鸟旅游、乡村研学体验、特色生态农业三大业态,打响“紫云鸟生态”品牌。目前,紫云村月均接待游客超过1200人,累计为村里带来超过600万元的增收。

另一边,林改春风也不断唤醒绿水青山活力。

多年来,我市鼓励国有林场、林业龙头企业参与股份、托管等合作经营,发展林地适度规模经营,全市规模经营面积占集体林的57%,场村合作实现亩均增收约4500元、提高70%,同时通过减轻木竹生产经营税费负担,鼓励林农通过参与造林、森林经营和到林业企业务工等渠道增加收益。2022年,全市农民涉林总收入67.5亿元。

凭借林木蓄积量2.1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12%的优势,我市与华润三九等龙头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做足竹、药、茶、菌等文章,因地制宜建设笋竹、苗木花卉、油茶、岗梅、铁皮石斛等“一县一品”产业基地。2022年实现产值168亿元,全市农民人均涉林纯收入占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近1/3。

同时,紧抓国家启动“以竹代塑”战略的政策机遇,我市把竹木产业链列入11条重点发展的产业链,出台实施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扶强做大八一永庆、青山纸业等一批行业龙头,打造出一批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群众欢迎的林产品品牌。全市培育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0家、规上林产工业企业442家,2022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近1300亿元。

立稳以森林康养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标杆,“森林康养+”新业态方兴未艾,建成一批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40个,2022年实现营业额19亿元。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生态保护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更足的信心走出愈加广阔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