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潺潺润绿都(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12-03 08:49

  碧水潺潺润绿都

  ——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显成效

  本报记者 卢素平

  虽是冬日,沙溪河畔依旧草木葱茏。暖阳下,蜿蜒流淌的沙溪宛如一条玉带,从三明市区穿城而过。

  “从小我们就在沙溪河边玩耍、游泳,这条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好她就是保护赖以生存的家园。”魏春华是“三明百姓护河队”的创始人,2019年获评福建省“最美民间河长”,虽然几年前他已进入退休生活,但还时不时带领志愿者一起清理河岸垃圾,分发护河宣传单。

  在三明,像魏春华这样的河长还有很多。而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护河的良好局面,离不开河长制的推行。

  早在2009年,大田县就在全省、全国率先探索试行以“河长巡河、易信晒河、联动管河”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目标,并于2013年成立全省首个获批筹建的生态综合执法局,实现了从“九龙治水”向“一局统管”迈进。

  2014年,在总结大田县经验的基础上,我市在沙溪、金溪、尤溪三大干流全面推行河长制,初步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

  通过严格落实《福建省河长制规定》,我市不断健全河湖长组织体系,各级河长深入挂包流域巡河履职,督导、推进、解决各类河湖问题。2022年,市、县、乡三级双河长巡河3.7万余人次,协调解决河湖水生态环境问题956件、事件处置率100%。

  近年来,我市还成立幸福河湖促进会、“河长协会”,设立“企业河长”“百姓河长”等护河队伍。此外,市县人大常态化开展水生态治理工作监督,保护绿水长流;市政协探索选聘百名市县政协委员担任“委员河长”,参与河湖治理民主监督,并作为全国唯一地市代表在全国“基层河湖保护监管能力线上培训班”作“委员河长”工作经验交流。

  河湖有人管,也要有人治。我市不断强化综合执法,成立生态执法与司法保护智慧治理中心,设立驻河长办检察联络室、法官工作室、河道警长;注重数字赋能,实现市、县、乡三级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联动办理,打造全天候、全领域的监管监测网络;突出整治攻坚,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连续6年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源头污染防治。2022年,全市共完成农村水源地保护范围划定3097处;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6.63%,规模养殖场污粪处理设施配套率100%;整治河湖“四乱”问题939个,取缔非法涉砂点4处,拆除采砂设施6处;新建乡镇生活污水配套管网81.4公里,新建村庄污水处理设施19个;落实水电站清理整治工作任务,退出水电站204座。

  聚力而为,我市河湖长制工作交出“新答卷”:2022年,我市河湖长制省对市考评连续4年全省第一,综合水质指数连续3年全省第一,将乐、泰宁、建宁、明溪、宁化5个县水质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十、数量全省第一;“打造水生态环境治理新样本”案例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国首个河长制管理标准化试点项目落地三明,《河湖长制工作管理规范》正式颁布实施,成为首个河湖管理省级标准。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加强与锦江集团、福建旅游发展集团等行业龙头合作,大力发展商务旅游、水上运动、森林康养、研学培训等新业态,建设环大金湖旅游度假区,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创新“河长制+合作社”等模式,发展休闲垂钓、健康疗养等富民产业,引导农民就近就业、入股分红,建成一批全国休闲渔业主题公园、示范基地,促进村集体、村民“双增收”……依托优质水资源,我市全力做足水美经济文章,不断拓展“两山”转换通道。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