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织锦绣(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12-02 17:06
 

绿水青山织锦绣

——三明市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侧记

卢素平 罗珍华 雷玉平

 

蓝天白云下,皮筏艇运动员们手执划桨,竞速向前,在青山绿水间挥汗集训,享受竞技之乐,体验金溪之美。这是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金溪河段频频出现的动人画面。

时间回溯到1997年4月11日,凝望着眼前这片青山绿水,在福建工作期间的习近平同志到常口村调研时亲切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来明考察,肯定了三明林改等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再次提到常口村,深情寄语“要接续努力,让青山绿水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

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20多年来,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环保领域改革不停歇,绿色高质量发展不止步,全力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

 

(小标1)重拳出击 呵护绿色家园

走进三钢集团厂区,天蓝地净、绿树成荫。

拍照、畅玩……在1958工业记忆园内,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尽兴而归,与车间内繁忙景象泾渭分明。

去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名单,“三钢工业旅游区”榜上有名,成为福建省唯一。

曾几何时,这座矗立在城里的钢铁厂,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雾霾、粉尘等污染问题。要蓝天还是要发展?三明陷入两难。“三钢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头”,一句贴心嘱咐指明了发展方向。

多年来,三钢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持续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落后装备,朝着“绿色钢铁”的目标阔步前行。“十三五”以来,累计投入26亿元的资金,用于环保治理、现场管理提升改造和生活区环境提升改造,如今,降尘量、空气质量优良率等关键环保指标位于钢铁行业前列。

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着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依托省生态云平台,创新建立重点企业、重要水域三维实景监管模式,大力实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专项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重点抓好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让绿水青山更有颜值。

过去5年,全市推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832个,总投资82.3亿元,争取中央资金6.88亿元、省级资金14.92亿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有序推动103个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

坚持精准、科学、长效治污,三明不断擦亮高质量发展的文明底色,交出了一份份喜人的“绿色成绩单”。

自2018年以来,我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全省前列,流域综合水质指数连续4年保持全省第一,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和省对市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连续4年获优秀等次。泰宁、将乐、宁化、建宁、明溪5个县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将乐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中国深呼吸小城”榜首。

 

(小标2)创新突破 探索改革新路

“每天一大早把巡河照片上传到巡河系统,是我们的工作常态。”廖世地是一名河道专管员,11月30日,他像往常一样,在大田县文江溪河段开展日常巡河工作。

“文江溪被当地人称为‘母亲河’,以前工业污水、生活废水排入河中,导致河水黑臭,这几年经过治理,流域内水清岸绿,岸边时常有白鹭等水鸟自由飞翔。”在廖世地看来,文江溪的变化,得益于大田县推行河长制。

2009年,大田县在全省率先探索以“河长巡河、易信晒河、联动管河”等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河长制”,并逐步在全市推开。多年来,我市秉承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理念,坚持护、管、建相结合,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形成“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管理新模式,“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愿景逐步实现。2019至2022年,三明连续四年河(湖)长制考核全省第一。

唯改革者进。多年来,三明立足发展实际,敢啃“硬骨头”、勇趟“深水区”,生态环保领域改革不停步。

2014年以来,我市充分发挥金融和市场杠杆作用,先行探索“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三项改革,推动企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实现从“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参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达713家;排污权出让累计成交总额5.4亿元,位居全省第一,排污权受让成交总额达7718万元;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企业174家,保额达2.54亿元,

围绕生态综合执法问题,我市还创新构建“党政支持、人大授权、部门协作、区域联动”的生态司法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行“林(河)长+检察长”“林(河)长+警长”等融合执法协作,实现了单一执法向多部门联动的“1+N”综合执法效果,全力为三明绿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改革为笔,创新为墨,本就林深水美的三明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绘就出一幅幅绿水青山壮美新画卷。

 

(小标3)借绿生金 做强绿色经济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三明青山苍翠、碧水潺潺,良好的生态效益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眼下,将乐县龙栖山进入红叶观赏期,水杉大道成了“金色大道”,百姓在层林尽染中捧上了“金饭碗”。“生态更好,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多年前,马春荣结束上海的生意,带着妻儿回到世代居住的龙栖山,投入20多万元,将自家房屋装修改造一番,家庭式经营“铁城菜馆”,生意火红。

“云端古村”紫云位于明溪县夏阳乡,近年来围绕“生态观鸟+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培育生态观鸟旅游、乡村研学体验、特色生态农业三大业态,打响“紫云鸟生态”品牌。目前,紫云村月均接待游客超过1200人,带动8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累计为村里带来超过600万元的增收。

作为林改策源地,我市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唤醒绿水青山活力。

今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福建活动在常口村举行,上海汇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与将乐县白莲镇墈厚村、安仁乡洞前村签约,购买共计2万吨林业碳票。这是林业碳票全国首次跨界跨区域销售。2021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空气成为可交易的“真金白银”。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我市钢铁与装备制造、纺织等传统产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改造,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文旅经济板块欣欣向荣。过去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5.5%,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工厂32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全省最高,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20%,连续3年上榜全国地市级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

绿水青山织锦绣。我市将继续牢记重要嘱托,砥砺奋进前行,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让青山绿水造福人民泽被子孙。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