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点绿成金,高质量发展成色足(三明日报)
来源:三明市生态环境局 时间:2023-11-29 15:59
 三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积极践行“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理念——

点绿成金,高质量发展成色足

 


小雪时节,

三明大地沁润着满满阳光,

绿色山峦绵延起伏,

沙溪河水蜿蜒流淌,

倒映着蓝天白云。

 

 


1997年,习近平同志在将乐县常口村调研时殷殷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多年来,三明牢记这一重要嘱托,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民生任务和底线任务摆在全市工作的重要位置,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三明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青山为底,逐绿前行。三明不断夯实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先后成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泰宁、明溪、将乐、建宁、宁化等5个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将乐县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泰宁县被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


 



保护优先  厚植绿色底色



 

绿树、红墙、钢炉、火车,这是三钢集团厂区内的1958工业记忆园。11月27日,游客们正在网红景点处打卡拍照,休闲放松的游客和匆匆而过的三钢员工相映成趣。

今年,三钢集团三明本部计划投资27.583亿元新建2座1950立方米高炉及配套设施,以置换原有6座高炉中的5座,特别是其中3座420立方米高炉。我市推动三钢实施15项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基本完成2项,序时推进13项。



作为全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三钢厂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种变化,是三明这座先有工业后有城的老工业基地城市,在转型发展过程中“既要烟囱又要蓝天”的生动写照。

我市围绕建设“水净、河清、天蓝、地绿、居怡”的美丽三明,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净土工程”三大战役统筹推进、全面发力。

过去5年,全市推动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项目832个,总投资82.3亿元,争取中央资金4.62亿元、省级资金15.38亿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有序推动103个修复试点项目,完成投资51.18亿元。

 



今年1-8月,我市市区和10个县(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均为100%,7个县空气质量排名全省县级城市前十位;55个国省控和76个小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国省控断面优质水比例78.2%,小流域断面优质水比例88.2%。

 

生态是最大的民生福祉,也是三明闪亮的名片。我市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厚植绿色底色。

 



改革创新  赋能绿色发展



 

三明是全国全省重点林区,森林覆盖率77.12%,森林蓄积量2.1亿立方米。如何让青山既长“叶子”又长“票子”?

三明在全国率先探索林票制,同时不断改革创新,又走出了新路子。11月6日,在全国率先探索林票制的三明市,于第十八届海峡两岸(三明)林业博览会暨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首次发布被称为“林票2.0”的林业生物资产票据。



三明以体制机制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以深化改革夯实绿色发展之基,打好生态文明改革“组合拳”,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三明建立“1+N+X”政策体系,实施林改“八项创新”,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林票、林业碳票改革,全面推行林长制,推动林权有序流转、合作经营和规模化管理,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整体价值,逐步实现“林活、山绿、民富”。

作为探索试行“河长制”的先行者,我市全面深化河长制,覆盖沙溪、金溪、尤溪三大干流,通过建立“河长牵头、部门协作、分级管理、全民参与”的流域保护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有地域特点、显治理成效的治河模式。

同时,我市还在全省率先把森林公安队伍作为生态综合执法的主要力量,挂牌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局。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生态综合管护队伍,解决各类网格“九龙治水”问题。

 

三明把绿色生态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推进“山、水、城”“人、城、市”深度融合,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18平方米,所辖县(市、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森林城市全覆盖,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以上、绿地率40%以上。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造福人民群众,三明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用改革的思维破解瓶颈,用创新的办法解决难题,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生态福祉。

 



助力转化  掘金绿色海洋



 

11月28日,永安市泛诚竹业科技公司,工人们正忙于生产,一批竹木制品订单正在加紧生产中。经理吴佐军介绍,公司四条生产线趋近于满负荷,上半年实现了近千万元的产值。

我市是竹资源大市,全市共有竹林465万亩,毛竹储量及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将竹木产业链列入11条重点特色产业链之一,坚持“全竹利用”“全链开发”,着力推动竹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竹产业产值168亿元,比增11.33%。



做足竹文章,把每一根竹子“吃干榨净”,实现全竹皆可用、所见皆可卖。这是我市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三明实施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具体抓手,打通“两山”转化通道,推动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去年3月,三明市探索构建林业碳票,采用“森林年净固碳量”作为碳中和目标下衡量森林碳汇能力的基础,开展碳汇计量评估监测,对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量签发林业碳票。2021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领取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成为中国“碳票第一村”。截至目前,三明市通过碳票带动碳汇交易近3000万元。

 




凸显绿色,转型升级。三明走出了一条生态与产业共进、保护与建设并举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过去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5.5%,累计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业园区10家、绿色工厂32家,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比全省最高。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以氟新材料产业、石墨和石墨烯产业、稀土新能源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一路走来,
三明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
始终牢记重要嘱托
将青山绿水转化为
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的强力引擎。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岩松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